1. 「亙古常在者」:「我觀看,見有寶座設立,上頭坐著亙古常在者,祂的衣服潔白如雪,頭髮如純淨的羊毛,寶座乃火燄,其輪乃烈火。 」(但七 9)先知但以理曾三次將天父稱為「亙古常在者」 the Ancient of Days : “one advanced in days”(但七 9、13、22)。亙古常在者:自古以來就存在,並且永遠存在。不管世界如何動蕩不安,神始終「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廿九 10)。
3. 到天父那裏的唯一道路:耶穌是永恆的,在整個時間裏保持不變:「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 8)。「願榮耀、威嚴、能力、權柄 ,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歸與祂 ,從萬古以 前(Kistemaker: Before all time) 並現今,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猶 25)耶穌提供了通往亙古常在者——天父的唯一道路:「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約十四 6)「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與人之間也只有一位中保,就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二 5)。
4.「古道:古老的道路」:「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站在路旁,觀看並詢問古道,那裏有良道,並行走其中;你的靈魂將會得到安息,他們卻說:『我們不行在其間。』 」(耶六 16)。Thus says the LORD, “Stand by the ways and see and ask for the ancient paths, Where the good way is, and walk in it; And you will find rest for your souls. But they said, ‘We will not walk in it.’ (Jeremiah 6:16) 神教導百姓,查考古道,仔細分辨善道,好行在其中,才能得享安息。
以琳學校週年開放日主要有各年級學生的表演、景法弟兄傳講福音和攤位遊戲。我們則負責兩個攤位和送出小禮物。家長和學生都非常重視這一天,也表現得很快樂。至於「以琳社區中心」的信徒聚會由文浩講道,以 Pressing On (向著標竿直跑)為主題,以琳團隊帶領一起唱印度詩歌和跳舞,會後有弟兄姊妹分享,並午飯交通。而青少年的聚會則由我們帶領玩了三個遊戲,遊戲完結也有幾位年青人分享感受。
當神允許苦難或損失入侵我們生活的時候,我們常常感到這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我們內裏的人真想大聲呼喊:「神啊!為甚麼是我?Why me Lord?」「為甚麼是我?我愛祢,真心真意服事祢。祢為什麼允許這種悲傷的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呢?」事實上,我們能否發現痛苦的歷程能模造我們成為神需用的器皿?基督的苦難正是給我們看見這方面的事實。因着耶穌基督的犧牲痛苦,並為罪付出了全部的代價,叫我們白白祂得着救恩。神不讓我們付出任何代價,但祂自己卻付出所有的一切 ── 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代替了我們,承擔了神對罪的全部審判,使我們免於神的憤怒。
《Until He Comes p.139》有一個女孩的故事,她的母親的臉上因早年受傷留下了可怕的疤痕。隨着小女孩的成長,結交了許多朋友,獲得了自己感到驕傲的身份,她對母親可怕的外表越來越感到不可接受。當她和媽媽一起走在街上時,她注意到人們經常避開她們,或走到馬路的另一邊來避開他們。漸漸地,女孩不再願意與媽媽在公共場合出現。
是主給眾信徒和教會最大的託付和使命。見證的目的、內容、過程與結果如下: a. 到普天下去傳福音(見證的目的和內容):叫世人信服耶穌基督,見證主的所是和所作,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是福音的唯一的內容。 b. 教會和信徒成長(見證的發展和過程):依靠聖靈的能力傳福音 + 遵守主的話 –> 主就常同在 –> 生命成長 –> 逐漸模成祂兒子的形像 –> 彰顯神生命的豐盛、聖潔和榮耀(羅八28-30)。 c. 預備好了,末期來到(見證最終完成):福音傳遍天下(外邦人得救數目添滿(羅十一26)) + 教會與信徒成熟(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 +「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廿一2) –> 主再來與信徒被提。
(四)主的託付
1. 福音傳到中國:
感謝神,無數西方宣教士過往曾付出很大的犧牲和代價,將福音傳到中國。 榜樣 1: 戴德生說:(1832-1905),「如果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不,不是中國,是基督。」內地會是戴德生創立的「信心差會」:「神的工作如果照神的吩咐去做,絕對不會缺少神的供應。神一定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要的。」「我們有可能為神做太多嗎?(Can we do too much for Him?)」他把一生和家庭都奉獻給神和中國,跑完全程。戴德生與妻子瑪莉亞和4個孩子葬在中國鎮江。 榜樣 2: 和受恩教士(1866-1930),她隱居在福州村莊20年,憑信心默默耕耘,每天為中國和年輕信徒禱告,求主開通他們心竅,幫助他們明白聖經和活出真理;以生命的榜樣,栽培出包括:倪柝聲、王載、陸忠信等年輕新一代的信徒領袖。她忠心主的託付,最後在中國安息主懷—「為己無所求,為主求一切。」他們為中國的信徒,奉獻一生,留下美好的見證。弟兄姊妹,我們欠福音的債,在這末世必須償還!
父母為兒女起名,一定是有意思的,瑪土撒拉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飛鏢之子」(son of a dart),又可解作「他死後要發出」(his death shall send)。一般父母都不會把兒女名字跟死亡連上的,因此以諾必定是生這個兒子時,神給了他一個特別的啟示,讀聖經的人普遍認同,神在那時已起意要審判當時的世代,並且告訴以諾,當他這個兒子死的時候就臨到。因此以諾給兒子起名叫瑪土撒拉,之後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沒有一個人是尋求神的,總是神自己興起環境或給我們極大的看見,我們才在會改變自己的路向。以諾在他的時代與神同行,不與當時不敬虔的人同流合污,必須要付上代價。
討神喜悅
希伯來書告訴我們以諾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五和六節更準確的翻譯是「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被證明,他大大討神喜悅,人非有信就不能討神喜悅,到神那裡的人必須信神所是,神也成為那尋求他的人之賞賜。」(forbefore his translation he had been testified to–that he had pleased God well, andapart from faith it is impossible to please well, for it behoveth him who is comingto God to believe that He is, and to those seeking Him He becometh a rewarder. [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 來 11:5-6),新約的保羅也是這樣「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林後 5:9)
從猶大書我們知道神除了給以諾洪水時代審判的啟示之外,神又給以諾一個關於將來審判的異象,就是主要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審判一切不敬虔的人,這些人是私下議論,常發怨言的,隨從自己的情慾而行,口中說誇大的話,為得便宜諂媚人。今天的世界越來越彌漫這些情況,有一套記錄片叫 The Social Dilemma,片中講述我們在社交媒體所接收的信息,許多都不是公正客觀的真相,只是科技公司為求增加流量而不斷把使用者所喜歡的資訊推給他們。我們要很小心去使用社交媒體,不然會被模造成為科技公司賺錢的一件工具而已。主再來的時候,要審判一切不敬虔的人所作的行為和所說的話語,「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前 4:17上),主也要按我們所作的行為和所說的話語來審判,因此我們要把握地上不多的日子,好好學習與神同行,討神喜悅。
「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 21:36;Watch ye, then, in every season, praying that yemay be accounted worthy to escape all these things that are about to come topass, and to stand before the Son of Man [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和合本譯少了一句,就是「被算為配」去逃避將要來的事,「被算為配」站立在人子面前,但願我們都真聽見主對我們說話,主再來的那一天我們是否「被算為配」,完全在於今天我們怎樣生活為人,主來的日子近了,我們要好好把握機會!
a. 迦南地的亞摩利人: 創世記十五章,當神與亞伯拉罕立約,說到他的後裔得著所賜的那地之前,將在外邦之地寄居四百年,乃是因著那地的居民的罪孽還沒有滿盈。「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 …… 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因為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創十五13,16)
b. 亞述國的首都尼尼微城: 先知約拿遵神旨往尼尼微傳道,表明神以憐憫為懷,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神都一視同仁,祂愛全人類,願意萬人都悔改得救。「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四 10-11)
感謝神!到了新約,神向保羅啟示了神旨意的奧秘,徹底地解答了傳道者人生無益的疑問。「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8-29)神要把我們模成祂兒子的模樣,因此安排萬事互相効力(all things work together),萬事包括人看為好的事,同時也包括人看為壞的事,就是傳道者不能參透的凡事和萬務都一起作工,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然而這些益處只發生在愛神的人身上,對那些信主得救卻不愛神的人,他們的人生依然像傳道者所說的,在一切勞碌中都得不著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