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三章 8-13 節
哥林多教會的難處
我們讀哥林多前書就知道,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高舉人的智慧,追求恩賜、能力,因此他們分門結黨、彼此相爭,導致生活敗壞、聚會混亂,因為他們所追求的只是今生眼前所見的。他們因為面對許多不同的難處,所以寫信問使徒保羅許多問題。
使徒保羅的解答
- 消極方面(林前一至十一章):
保羅解答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告訴他們只有釘十字架的基督是唯一的答案(參 林前二2)。
- 積極方面(林前十二至十四章):
要追求愛、切慕屬靈的、並作先知講道(參 林前十四1)
十二章講屬靈的,這不是外面的能力、地位,而是靈裏面的實際。
十三章講愛,只有屬神的愛,才是真正的建造教會。
十四章解釋先知講道,是傳講神的話,為要造就別人。
積極的作這三件事,才能有正常的教會生活。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被忽略的一段(8-12節):因愛而生的認識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被稱作 「愛之章」,大家都只注意1-8節講解「愛是⋯⋯愛是永不止息」,然後直接跳到13節「⋯⋯其中最大的是愛」。其實8-12節這段話是使徒保羅因為愛而生的極重要的認識。
愛是永不止息(林前十三8)
- 愛是從不喪失或廢掉(原文意思),即是愛是無限的。
- 先知講道的能力會廢除、說方言會停止、知識會廢除;即是這一切都是有限的。
今生是有限的(林前十三 9)
經文指有限的亦可翻譯為局部,即非全部。所以經文提及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皆為局部,並非全部。
那完全的是無限的(林前十三 10)
那有限的,即被定為是局部的,必歸無有,即必廢除。經文中「完全的」可翻譯為完整的或成熟的來到,意思是要等完整的或成熟來到。所以這裡說「完全的」,指着主的再來及信徒生命的成熟。
使徒保羅用兩個例子說明,就是小孩的成長和照鏡。
孩子成了人(林前十三 11)
當成了人就丟棄孩子的事,即是丟棄孩子的話語、心思(即所注意的)、意念(即對事物的衡量和判斷)。
因此要在生活中追求成熟以達至成人,其條件就是要跟主走十字架的道路。
從照鏡到面對面的全知道(林前十三 12)
因保羅的時期的科技不及現在,因此看向鏡中的自己是不能完全看清,是模糊不清的。
當主再來時,與主面對面,對自己才有全知道的認識,像主認識我們,明白自己是軟弱的,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恩典。
常存的信、望、愛(林前十三 13)
如今常存的信心、盼望、愛心,最大的是愛。
信心與盼望可能還有不完全的,只有愛,因為是神的愛,所以是我們在今生能摸到的完全(參 約壹四 18)。
教會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是要在愛裏彼此建立,才得以完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