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亞書4:6, 6:3「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他」
提摩太後書4:13, 21「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你要趕緊在冬天以前到我這裡來。」
那些書也要帶來
丁道爾(William Tyndale)是16世紀著名的基督教學者和宗教改革先驅,當時羅馬天主教教廷只允許使用拉丁文聖經,不容許有其他翻譯本。丁道爾卻主張應該讓普羅大眾都可用自己的母語來讀聖經認識神,他決心把聖經翻譯成英文,卻被天主教誣陷為異端,他坐牢期間約1536年殉道之前不久的時候,曾寫信請求監獄總管准許,把他的一些東西送來給他使用。
「一頂更能保暖的帽,一枝蠟燭,一塊用來縫補我裡衣的布⋯⋯。但最重要的,我迫切懇求你開恩,催促獄卒,叫他許可我手頭有我的希伯來文聖經,希伯來文文法和希伯來文字典,使我可以藉研習那些書籍來消磨時間。」
保羅寫提摩太後書的時候,約在主後67年為主殉道之前,當時保羅在羅馬監獄,知道自己的日子將盡,所以寫這書信給提摩太。這位有了年紀的保羅要提摩太在冬天以前,把保羅的那件外衣帶來,好能保暖度過嚴寒;那些更要緊的皮卷也要帶來,就是當時的舊約聖經,但除了聖經以外,保羅還吩咐提摩太說,那些書也要帶來,讀經的人都認為那些書,大概是一些精選的作品 — 舊約註解和說明猶太歷史的書籍,也許還有他講道寫信時所引述的當代著作。我們今天讀的新約,有一半的書卷都是保羅所寫的,但在他晚年臨離世時仍孜孜不倦地讀書追求。他在大馬色親身遇見過主、曾被提到三層天,但他依然不停地讀書,竭力追求認識神。
智慧人的言語⋯⋯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
出埃及記17:14-16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又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這裡告訴我們,除了聖經以外,神還要人把一些話寫在書上,給當時不在場的約書亞,(他在利非訂和亞瑪力人爭戰),以及後來的世世代代去好好閱讀。
司布真(C. H. Spurgeon)曾這樣對他聖經學院的學生說:「弟兄姊妹要接受這個法則,就是我們可以作的,神的靈通常不會為我們代勞。如果屬靈的知識已經印刷在書籍上,並且是我們可以閱讀的,聖靈便無需從頭再啟示出來,以致叫我們可以懶惰。」
傳道書12:11-12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雖然傳道者常常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又說「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但他的意思不是叫我們完全不讀書本,其實他仍看重文字及話語,所以才會寫下《傳道書》。這裡他提到智慧人的言語和會中之師的言語,都有其特別的價值。「刺棍」是用來駕馭和驅趕牛隻的工具,通常是一根長木棍,前端裝有如釘子一般的刺。如果牛隻不受駕馭,主人便會用刺棍打在牠身上,使牛隻不偏離主人要牠所走的路。「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意思是智慧人的話言,能規正人所走的道路,在人走歪路的時候向人發出警告和責備,使人返回神所喜悅的道路上。「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是指會眾中的師傳,其話語像釘穩的釘子一樣牢固,叫人的信心及知識能穩固地建立起來。
智慧人的言語和會中之師的言語能有這樣的功効,因為「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就是牧養我們一生的神。所以傳道者的勸戒,不是叫我們不讀書,反而,他是要我們謹慎,懂得選擇該讀哪些書。現在每年出版的基督教書籍成千上萬,但有哪些真是出於我們的大牧者?哪些書真是讀過後能叫我們更認識神?哪些書能令我們更正直地走在主所喜悅的道路上?我們的時間和精神都有限,如果只是隨隨便便的看很多書,結果只會令人身體疲倦,但對心思和屬靈生命皆無助益。
典籍庫⋯就是⋯藏寶物之處
以斯拉記6:1說「典籍庫⋯就是在巴比倫藏寶物之處」。有些信徒自嗚得意地說他們從來不閱讀屬靈書籍和解經書,以為只要自己不斷讀聖經,就可以從神得著亮光,並美其名說不要「二手」的亮光。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信徒,過去二千年來,神得著了無數忠心的僕人,他們窮一生心血去研讀聖經、把他們所認識的,和神賜給他們的亮光都留給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聖徒蒙神憐憫,帶領他們進入各種寶貴的屬靈經歷,也毫無保留地藉文字流傳下來。如果我們不好好去閱讀他們的書籍、領受他們的交通,我們就墮落變成了屬靈上的「二世祖」,把所承受的屬靈遺產和豐富都敗光了。
據說司布真曾讀過《天路歷程》一百遍。他規定自己每週要讀六本艱深的書,他有近七千本藏書,多為清教徒的著作和聖經註釋。因為他盼望能常常與強而有力的作者在文字上相交。衛斯理(John Wesley)也十分喜愛讀書,因為傳道的緣故,他常常騎著馬一天走五十哩以上,所以他多半是在馬背上閱讀的。他所閱讀的範圍很廣闊,除了屬靈書籍外,每次旅途,他總要帶一本科學、歷史或醫學的書,一邊趕路,一邊讀書,足足讀完了幾千本。當他還在牛津大學唸書的時候,除了讀希臘文新約之外,他全副心力都花費在研讀當時很著名的三本屬靈書籍上,就是《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神聖生與死的規則與操練》(Rule and Exercise of Holy Living and Dying),和《聖潔生活的呼召》(A Serious Call to a Devout and Holy Life)』。衛斯理甚至曾吩咐過年輕的牧師要讀書,不然的話就不要傳道。
記得當我受浸的時候,弟兄們送了兩本書給我—《基督徒的基本認識與操練》(是《初信造就》的選本)和《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帶給我很多幫助。因為作著倪柝聲弟兄除了認真研讀聖經外,也用心研讀屬靈書報。倪弟兄收集了約三千本屬靈著作。包括教會歷史、基督徒傳記和自傳,以及供應生命的信息和各種最好的聖經註釋。有人說倪弟兄的臥房裡幾乎都是書,地上也是書,甚至床上還是兩排書,一邊一排,只留下中間一條空處給他躺下。他從這些歷代最好的屬靈著作中得著很多幫助,凡合乎聖經的教導和實行,他都認真學習。
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和受恩姊妹是栽培倪柝聲弟兄在屬靈成長上最重要的人,和受恩姊妹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追求的人,在讀屬靈書籍上,她是一步一步引導倪弟兄:有關與主相交,她介紹了蓋恩夫人的傳記《馨香的没藥》;對於信心的學習,倪弟兄在和受恩姊妹的書架上,找到了喬治慕勒(George Muller)和戴德生(Hudson Tylor)的書藉。在解經上,她使倪弟兄認識了達祕(J. N. Darby)和寇茲(C. A. Coates)的著作;對於國度的真理,(就是主再來時「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5:10),她讓倪弟兄認識了彭伯(G. H. Pember)、戈懷德(Robert Govett)和潘湯(D. M. Panton)等人的著作;在十字架的經歷和屬靈爭戰上,她介紹了賓路易師母(Jessie-Penn Lewis)的書藉;我們所熟悉的作者,如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邁爾(F. B. Meyer),這些著名的開西大會(Keswick Convention)講員的著作,使倪弟兄學到怎樣在日常過聖潔及罪中得釋的生活。(參金彌耳著《中流砥柱 — 倪柝聲傳》)
內地會的孫德生弟兄曾這樣說:「為什麼今日的基督徒總覺得沒有法子去讀著名的好書呢?人的智力當然不會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跟我們的祖先一樣聰明伶俐;他們能有什麼思想,如果我們肯盡心力,我們也一樣會有,現代的基督教書刊水準低落,主要原因並不是智力問題,乃是靈性問題。要有樂趣去閱讀著名的屬靈書籍,必須儘量擺脫世界,把自己奉獻給神,這可沒有幾個現代基督徒能夠辦得到。
「司布真勸告他的學生要把手頭的書讀到精通,要讀到爛熟。自己要浸在書裡,直至浸透。要讀了再讀,加以嚼碎消化。要叫書變成自己的書。好書要細讀若干次,並做筆記,加以分析。一個做學生的會發現,讀通了一部好書,比略讀二十部書,更有心得。草率多讀,自己以為了不起,其實得不到多少學識。有些人只求多讀,不加細想,結果變成不會思想的人。所以你們讀書時要記住這句格言:要細讀,不要多讀。」(摘自孫德生著《屬靈領袖》)
殷勤人必得豐裕
「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箴13:4) 陳希曾弟兄在《屬靈古典名著評介》裡說,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博覽群書的作者,因為他們為我們作了過濾的工作,把前人數以百計的書藉消化了,去蕪存菁,把精萃供應給我們。倪柝聲弟兄是其中的表表者,因此我們今天讀他的書,仍然能得著生命的供應,江守道弟兄和陳希曾弟兄也是博覽群書的。如果弟兄姊妹想開始讀屬靈書,可以先從前面這些弟兄們的著作起首。例如《十二籃》是早期上海聚會處的信息記錄,每次可以選一篇來讀,對我們很有幫助。
等到生命再成熟一點,對真理更認識,能分別是非後,才慢慢擴闊讀書的範圍,這樣對弟兄姊妹比較安全,能避免受到不純淨的道理所影響。《屬靈古典名著評介》裡有更多關於屬靈書籍的講論和推介,對於想更加進深的弟兄姊妹會很有幫助,在書中提到一套由John Peter Lange所編註的聖經註釋,司布真說在當時没有另一套書能及。陳希曾弟兄說江弟兄在美國有一處藏書庫,有一次江弟兄要離開當地數月之久,他特别留意江弟兄會把哪些書帶在身邊,而Lange這套聖經註釋就是其中之一,可見這套書實在很有價值。(全套書可以從archive.org網站中免費下載來參考)
腓立比書1:9-11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